市場“冷暖”黨員干部先知
營山縣琵琶鄉(xiāng)政府不遠之處,一排排茅草覆蓋的食用菌大棚映入眼簾。這是鄉(xiāng)黨委書記王直東的“試驗田”。
“原來政府號召種植蓮藕,大家一哄而上,結果蓮藕爛市。有了教訓,我們農民根本不敢再‘輕舉妄動’。于是,有了王書記的示范種植大棚。”
“一個菌袋出菇太多,不僅會影響品質,而且菇形不好看,要疏理?!薄皩λ挚萁叩木獓娨恍┧员3诌m量的水分,但不宜過多”……一大群農民在大棚里,聽王直東現場講授。
“我種香菇是為了探路,同時起個示范作用,‘自負盈虧’?!蓖踔睎|給記者算賬:“一個菌袋可產香菇1.5公斤左右,按每公斤5元的單價計算,除去大概2.5元的成本,可凈賺4元錢?!?br>
據悉,該鄉(xiāng)共有27名黨員干部進行這樣的示范種植。目前,琵琶鄉(xiāng)農民自發(fā)種植食用菌18萬袋,其中種植大戶有39戶,總收入已達70多萬元,種植農戶人均增收120元。
干部示范帶動一片
“看到干部帶頭種植,我也壯起膽子種了1萬袋?!钡娇h城交售食用菌后剛回到家中的琵琶鄉(xiāng)涼風村二組村民鄭紹樟,坐在院壩里與記者熱聊?!敖裉炀唾u了50多公斤,有兩百多元錢的進賬。從目前的市場行情看,根本不存在銷不脫的情況。今年一年收入2萬元沒有問題。”
“種植食用菌有沒有風險,先讓黨員干部試一試市場的‘冷暖’,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損害群眾的利益。如果有錢賺,群眾就會自覺干?!必撠熑h食用菌產業(yè)的縣委常委張斌說:“農民種什么,行政命令已不是一劑屢試不爽的良藥了。”
去年底,營山縣從河南引進了業(yè)主陳傳書,實行訂單種植,走“公司+協會+農戶”的路子引導農民發(fā)展食用菌產業(yè)。同時,縣財政拿出一定的資金,幫助種植戶完善必要的設施,舉辦食用菌產業(yè)技術培訓班。吃下“定心丸”的農民對這項產業(yè)產生了極大的興趣。
目前,該縣琵琶、回龍、豐產、四喜、小橋等2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有1200戶農民發(fā)展食用菌產業(yè),主要種植香菇、黑木耳、雙孢菇。全縣目前有120萬袋食用菌的種植規(guī)模,產值達1000萬元,僅此一項,種植農戶人均增收80元。
據悉,營山縣明年將進一步引導農民擴大食用菌種植規(guī)模,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,走“春種木耳、秋種香菇”的路子,由政府提供從培育到生產、銷售、加工等環(huán)節(jié)的全程服務。引導和發(fā)動種植大戶建立食用菌研究所和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,真正為農民提供產前、產中、產后服務。
編后
編完此稿,一個問題縈繞在心頭:破解農民增收這一難題,把決定權交給行政命令還是交給市場?這是一個命題。
當政府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管理型政府,“行政命令已不是一劑屢試不爽的良藥”,營山縣的做法是讓黨員干部身先士卒、率先“下水”探測市場“冷暖”,農民自覺“跟進”后,由政府提供從培育到生產、銷售、加工等環(huán)節(jié)的全程服務,從而引領農民走上致富之路?!靶姓钔讼氯?,示范服務跟上來”的做法對命題作了很好的詮釋,值得充分肯定。
四川新聞網-南充日報訊(記者張德利營山縣記者站羅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