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們稱他“114”;菌農們說他是“活雷鋒”。他放著老板不干,跑去當了一名月工資1000來塊,風里來,雨里去的“編外”農技員。他嘔心瀝血,向農民傳授黑木耳種植技術,喊破了嗓子,累瘦了身軀,圓了無數農民的致富夢想。他就是全省“勞動模范”、東寧縣食用菌產業(yè)辦公室技術員徐連堂。
不計個人名利,甘于無私奉獻
徐連堂今年48歲。2006年因人事變動,東寧縣食用菌產業(yè)急需一名懂理論有實踐經驗的技術員,當時很多菌農和縣、鎮(zhèn)領導推薦了他。
當時,徐連堂住在道河鎮(zhèn)和平村,有年生產十幾萬袋木耳的廠房和場地,還有一個雙目失明的母親需要照顧??僧攩挝活I導找到他時,他說服了親人,欣然接受了這份工資、待遇都不高,壓力卻很大的差事,撇家舍業(yè)的來到了縣食用菌產業(yè)辦,迅速進入角色,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。
為了給菌農做好服務,徐連堂每天都要接聽幾十個菌農的咨詢電話。面對菌農的疑問他總是熱心講解,對一些需要做分析的問題,等結果出來后他會及時告訴菌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