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家戶戶忙著生產黑木耳菌菇段時,慶元縣荷地鎮(zhèn)菇農陳明發(fā)看著腐爛的菌菇段卻慌了神。在同村菇農的提醒下,陳明發(fā)撥通了食用菌技術幫助專線6124463。不久,兩名技術人員趕到了菇棚,經過診斷,是菌菇棒滅菌不徹底導致爛棒,隨即開出方子。
“要不是‘菇棚醫(yī)生’及時趕到,菌菇棒就要爛光了。”陳明發(fā)感激地說。
剛給陳明發(fā)開出“診單”,技術人員又匆忙趕到另一位菇農吳世東家里。吳世東是荷地鎮(zhèn)食用菌生產示范戶,同時負責集中菇農反饋的問題。技術員們每次到荷地,總要到吳世東家里轉轉,了解收集到的問題。
“菌棒生產、材料選購這些方面,我們從來都不擔心,只要一個電話,‘菇棚醫(yī)生’肯定立馬趕到。”吳世東如是評價食用菌管理局的技術員。他告訴記者,每年一到食用菌生產季節(jié),這些“醫(yī)生”總會不定時給菇農們打電話詢問情況,不管菇農有任何疑問,他們總是能第一時間給出解決的辦法,幫助菇農減少了許多損失。
他們口中的“菇棚醫(yī)生”,就是食用菌技術服務專線的專職食用菌技術員。這支由縣食用菌管理局組織的隊伍,除了為菇農提供服務、開展技術示范和技術培訓外,還引導當地農民使用先進的科技成果,并重點推廣食用菌技術和主導品種。
“我們會在食用菌產前、產中、產后三個時期,分階段下鄉(xiāng)對菇農進行指導。”據縣食用菌技術推廣站站長毛可榮介紹,為推廣食用菌技術,實現標準、規(guī)范化生產,科技員們常常是一個電話就往棚里鉆。只要菇農有需要,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趕到。
“要不是‘菇棚醫(yī)生’及時趕到,菌菇棒就要爛光了。”陳明發(fā)感激地說。
剛給陳明發(fā)開出“診單”,技術人員又匆忙趕到另一位菇農吳世東家里。吳世東是荷地鎮(zhèn)食用菌生產示范戶,同時負責集中菇農反饋的問題。技術員們每次到荷地,總要到吳世東家里轉轉,了解收集到的問題。
“菌棒生產、材料選購這些方面,我們從來都不擔心,只要一個電話,‘菇棚醫(yī)生’肯定立馬趕到。”吳世東如是評價食用菌管理局的技術員。他告訴記者,每年一到食用菌生產季節(jié),這些“醫(yī)生”總會不定時給菇農們打電話詢問情況,不管菇農有任何疑問,他們總是能第一時間給出解決的辦法,幫助菇農減少了許多損失。
他們口中的“菇棚醫(yī)生”,就是食用菌技術服務專線的專職食用菌技術員。這支由縣食用菌管理局組織的隊伍,除了為菇農提供服務、開展技術示范和技術培訓外,還引導當地農民使用先進的科技成果,并重點推廣食用菌技術和主導品種。
“我們會在食用菌產前、產中、產后三個時期,分階段下鄉(xiāng)對菇農進行指導。”據縣食用菌技術推廣站站長毛可榮介紹,為推廣食用菌技術,實現標準、規(guī)范化生產,科技員們常常是一個電話就往棚里鉆。只要菇農有需要,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趕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