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雙孢菇、草菇、雞腿菇等品種的生產中,覆土材料是必不可少的。現在在平菇、白靈菇、杏鮑菇等品種的生產中,也有進行覆土栽培的。一定條件下,覆土栽培可使料溫恒定、水分充足,只要操作得法,其產量相對較高;但對覆土材料的選擇和處理,不少菇農卻沒有足夠的認識。筆者根據食用菌生長需要和長期研發(fā)實踐,把覆土材料制備方法介紹如下,希望能對菇農朋友的生產有所幫助。
1.草炭土:該草炭土作為食用菌覆土材料,再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當屬最佳;但國內該種資源較少,且分布不勻,大多集中在東北等地區(qū),作為資源,其費用加上運輸等,使生產成本提高不少,目前,山東地區(qū)的草炭土銷售價格(濟南地價)約為每噸470元左右;以雙孢菇為例,按每個平方米畦面增加成本7元、產量提高30%、產值增加15元計,投入產出比為1:2,有的實驗產量提高100%以上,則投入產出比在1:6以上,經濟上是非常合算的。草炭土的處理很簡單:使用“覆土材料處理劑”邊拌邊噴,來回拌兩遍即可使用,如當時不用,可以腹膜備用。
2.普通土制備:在一般耕地上,耕作層土壤被認為有機質較高、團粒結構合適,適于作覆土材料。但由于耕作層土壤較肥沃,土壤微生物基數很高,其中含有一些對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種群,在實際生產中不宜大量采用。耕作層20厘米以下土層,相對肥力水平低、團粒結構差,但有害微生物數量少,經簡單消毒殺菌處理后作為覆土材料,應用效果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