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樹菇,又名楊樹菇、柱狀田頭菇。隸屬傘菌目黃秀傘科田蘑屬。其味道鮮美,蓋肥柄脆,氣味香濃,具有很高營養(yǎng)價值,越來越受消費者的喜愛。隨著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,病蟲害的發(fā)生也逐漸增多,部分菇場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達30%-50%,嚴重影響茶樹菇的發(fā)展。現將危害茶樹菇的主要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措施介紹如下。
常見病害
1、軟腐病病原是異形葡枝霉
始發(fā)生在菌柄基部呈深褐色水漬狀斑點,后病部逐漸擴大變軟、萎蔫、腐爛,并產生一白色絮球狀菌絲團,后期變?yōu)楹只疑?。常在栽培后期,且氣溫不穩(wěn)定、濕度大時易發(fā)生。
2、細菌性腐爛病病原為假單胞桿菌
病狀表現為菇估水漬狀腐爛、惡臭,病斑褐色有粘液,發(fā)生于菌柄和菌蓋上,使菌柄發(fā)黑,菌柄內纖維管束由白變黑。在菇房高溫高濕、子實體有機械損傷或蟲傷時易發(fā)生。
3、鏈孢霉菌鏈孢霉菌是競爭性雜菌
培養(yǎng)料受該菌污染后,其菌絲發(fā)展極快,并很快長出分生孢子,在料面形成粉紅色霉層,霉層松軟,多發(fā)生在袋口套環(huán)或棉塞附近,后逐漸長滿全袋,能抑制子實體生長。
4、水斑病生理性病害
茶樹菇菌蓋在積水條件下,常出現黃褐色水漬狀斑點,常不腐爛。但影響菇體外觀,賣價低。病因是菇房濕度過大,菌蓋凝結水珠,通風不良,二氧化碳濃度過高。
5、死菇生理性病害
幼菇生長至3-6厘米長時,萎蔫、變黃褐色而死亡,常整袋發(fā)生,造成減產。病因是溫溫度變化過大,幼菇不適應所致。
常見蟲害
1、眼菌蚊:幼蟲頭部黑色,老齡幼蟲4-6毫米,成蟲體長34毫米,暗褐色,成蟲較活躍,善飛,喜歡腐殖質,對光和菌香味具有較強趨性。其成蟲待開袋出菇后,在培養(yǎng)料表面產卵,孵出幼蟲,以幼蟲鉆進茶樹菇子實體內蛀食為害,群集于菇柄基部為害,造成大量子實體死亡,或在培養(yǎng)料表面蛀食菌絲,使菌袋不能出菇。
2、蚤蠅:幼蟲蛆形,長2-4毫米,成蟲分兩型,體長1.1-1.8毫米,體黑色至黑褐色,活躍,爬行迅速,對光和菌香味具有較強的趨性,喜光喜濕,在10-35℃下均能交尾繁殖。主要以幼蟲為害培養(yǎng)料,幼蟲從菇蕾基部侵入,在菇內上下蛀食,咬食幼嫩組織使菇體變成海綿狀,最后把菇蕾吃空。
3、癭蚊又名菇蠅,菇蚋。幼蟲群集在菌柄基部,蛀入菌柄、菌褶、菌蓋等處,使整個菇體枯死,或菇體帶蟲、品質差。幼蟲體長約0.3毫米,老熟幼蟲長2.7-3毫米,米黃色與桔紅色,可進行幼體無性生殖,即老熟幼蟲每頭可“胎生”子幼蟲20多頭,胎生幼蟲活動能力強,爬行迅速。幼蟲喜濕,在水中能存活數天,在干燥條件下,活動困難;在培養(yǎng)料濕度75%以上時,即可進行“胎生”,成蟲具趨光性,雌蟲每頭交尾后可產卵20多粒。在8-37℃均可繁殖為害。
4、螨類主要是粉螨,成螨和幼螨均能為害。菌絲被為害后表面呈黃色或褐色粉狀物,子實體被害后呈黃褐色的斑點,使菇柄或菇蓋上有凹斑或畸形。雌螨體長280-350微米,表面光滑有光澤,雌螨體長320-415微米。一年四季均可生長發(fā)育,喜濕怕干,多雨季節(jié)發(fā)生較多。
防治方法
1、搞好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,嚴格消毒菇房
①菇房特別是舊菇房,使用前全面清除室內外的雜草、雜物等,菇房設置在遠離倉庫、畜舍和垃圾堆的向陽地。
②用硫磺熏蒸菇房,先向內墻噴水,再按10克/立方米的硫磺粉加入點燃的木炭盆中,關閉門窗,熏蒸24小時。
③高錳酸鉀和福爾馬林熏蒸,用量分別為3克/立方米、8克/立方米。用時將量好的福爾馬林放入容器中,置于房中央,然后輕輕加入稱好的高錳酸鉀,關閉門窗,熏蒸24小時。
2、設置防蟲門窗,燈光誘殺
菇房鳳兩層紗網,外層為防鼠的鋼網,內層為80目的防蟲網;房內裝一盞黑光燈,燈下放一盤廢料浸出液,再加幾滴敵敵畏,每晚關閉門窗,開燈誘殺3-4小時,減少菇房內單位空間的蟲口數。
3、培養(yǎng)料徹底滅菌,接種嚴格進行無菌操作,及時清理病蟲菇
滅菌、接種嚴格按要求進行,防止培養(yǎng)料、接種帶入病蟲;勤檢查,發(fā)現病蟲菇要及時清除帶病蟲的菇體和周圍的培養(yǎng)料,然后用5%的石灰水涂抹。
4、控制好各生長時期的溫濕度
茶樹菇各生長期的溫度要求為:原基分化為10-16℃,子實體發(fā)育為13-25℃;子實體形成時加強通風,避免濕度過大,控制相對濕度在85%左右,子實體表面不能有水滴或呈水漬狀。
5、化學防治
茶樹菇發(fā)菌速度慢,培養(yǎng)時間長,易受鏈孢霉菌為害;出菇階段易發(fā)生細菌性病害及菌蚊等為害。茶樹菇出菇不齊,給防治菌蚊帶來不便,所以要掌握蟲情,結合出菇動態(tài),采用高效、低毒的藥劑。
①、病害防治:
幼菇期常遇到細菌性病害,定期在地面撒石灰粉或噴石灰粉加漂白粉混合劑,可減輕病害發(fā)生。病害發(fā)生應及時清理干凈,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如下藥劑噴灑: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、80%二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000倍、10%特克多可濕性粉劑1000倍、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、65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。
②、蟲害防治
A、驅避或毒餌:在門窗處掛上醮有敵敵畏的棉布條,可防蚊、蠅進入。螨類較多可用500克醋酸、50克紅糖和500克水的混合液,滴入數滴敵敵畏拌均勻,用布條沾上混合液,掛在菇架上,每隔一定時間取下布條,泡入開水中,將蟲殺死,布條浸入糖醋液反復多次使用,效果顯著。
B、直接噴灑農藥:若發(fā)現蟲、螨較多時,在每潮菇采收后,選用如下藥劑噴殺:2.5%溴氰菊酯乳劑2500-3000倍、20%殺滅菊酯乳劑1500-2000倍,20%綠百事乳劑2000-3000倍?!?/div>
常見病害
1、軟腐病病原是異形葡枝霉
始發(fā)生在菌柄基部呈深褐色水漬狀斑點,后病部逐漸擴大變軟、萎蔫、腐爛,并產生一白色絮球狀菌絲團,后期變?yōu)楹只疑?。常在栽培后期,且氣溫不穩(wěn)定、濕度大時易發(fā)生。
2、細菌性腐爛病病原為假單胞桿菌
病狀表現為菇估水漬狀腐爛、惡臭,病斑褐色有粘液,發(fā)生于菌柄和菌蓋上,使菌柄發(fā)黑,菌柄內纖維管束由白變黑。在菇房高溫高濕、子實體有機械損傷或蟲傷時易發(fā)生。
3、鏈孢霉菌鏈孢霉菌是競爭性雜菌
培養(yǎng)料受該菌污染后,其菌絲發(fā)展極快,并很快長出分生孢子,在料面形成粉紅色霉層,霉層松軟,多發(fā)生在袋口套環(huán)或棉塞附近,后逐漸長滿全袋,能抑制子實體生長。
4、水斑病生理性病害
茶樹菇菌蓋在積水條件下,常出現黃褐色水漬狀斑點,常不腐爛。但影響菇體外觀,賣價低。病因是菇房濕度過大,菌蓋凝結水珠,通風不良,二氧化碳濃度過高。
5、死菇生理性病害
幼菇生長至3-6厘米長時,萎蔫、變黃褐色而死亡,常整袋發(fā)生,造成減產。病因是溫溫度變化過大,幼菇不適應所致。
常見蟲害
1、眼菌蚊:幼蟲頭部黑色,老齡幼蟲4-6毫米,成蟲體長34毫米,暗褐色,成蟲較活躍,善飛,喜歡腐殖質,對光和菌香味具有較強趨性。其成蟲待開袋出菇后,在培養(yǎng)料表面產卵,孵出幼蟲,以幼蟲鉆進茶樹菇子實體內蛀食為害,群集于菇柄基部為害,造成大量子實體死亡,或在培養(yǎng)料表面蛀食菌絲,使菌袋不能出菇。
2、蚤蠅:幼蟲蛆形,長2-4毫米,成蟲分兩型,體長1.1-1.8毫米,體黑色至黑褐色,活躍,爬行迅速,對光和菌香味具有較強的趨性,喜光喜濕,在10-35℃下均能交尾繁殖。主要以幼蟲為害培養(yǎng)料,幼蟲從菇蕾基部侵入,在菇內上下蛀食,咬食幼嫩組織使菇體變成海綿狀,最后把菇蕾吃空。
3、癭蚊又名菇蠅,菇蚋。幼蟲群集在菌柄基部,蛀入菌柄、菌褶、菌蓋等處,使整個菇體枯死,或菇體帶蟲、品質差。幼蟲體長約0.3毫米,老熟幼蟲長2.7-3毫米,米黃色與桔紅色,可進行幼體無性生殖,即老熟幼蟲每頭可“胎生”子幼蟲20多頭,胎生幼蟲活動能力強,爬行迅速。幼蟲喜濕,在水中能存活數天,在干燥條件下,活動困難;在培養(yǎng)料濕度75%以上時,即可進行“胎生”,成蟲具趨光性,雌蟲每頭交尾后可產卵20多粒。在8-37℃均可繁殖為害。
4、螨類主要是粉螨,成螨和幼螨均能為害。菌絲被為害后表面呈黃色或褐色粉狀物,子實體被害后呈黃褐色的斑點,使菇柄或菇蓋上有凹斑或畸形。雌螨體長280-350微米,表面光滑有光澤,雌螨體長320-415微米。一年四季均可生長發(fā)育,喜濕怕干,多雨季節(jié)發(fā)生較多。
防治方法
1、搞好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,嚴格消毒菇房
①菇房特別是舊菇房,使用前全面清除室內外的雜草、雜物等,菇房設置在遠離倉庫、畜舍和垃圾堆的向陽地。
②用硫磺熏蒸菇房,先向內墻噴水,再按10克/立方米的硫磺粉加入點燃的木炭盆中,關閉門窗,熏蒸24小時。
③高錳酸鉀和福爾馬林熏蒸,用量分別為3克/立方米、8克/立方米。用時將量好的福爾馬林放入容器中,置于房中央,然后輕輕加入稱好的高錳酸鉀,關閉門窗,熏蒸24小時。
2、設置防蟲門窗,燈光誘殺
菇房鳳兩層紗網,外層為防鼠的鋼網,內層為80目的防蟲網;房內裝一盞黑光燈,燈下放一盤廢料浸出液,再加幾滴敵敵畏,每晚關閉門窗,開燈誘殺3-4小時,減少菇房內單位空間的蟲口數。
3、培養(yǎng)料徹底滅菌,接種嚴格進行無菌操作,及時清理病蟲菇
滅菌、接種嚴格按要求進行,防止培養(yǎng)料、接種帶入病蟲;勤檢查,發(fā)現病蟲菇要及時清除帶病蟲的菇體和周圍的培養(yǎng)料,然后用5%的石灰水涂抹。
4、控制好各生長時期的溫濕度
茶樹菇各生長期的溫度要求為:原基分化為10-16℃,子實體發(fā)育為13-25℃;子實體形成時加強通風,避免濕度過大,控制相對濕度在85%左右,子實體表面不能有水滴或呈水漬狀。
5、化學防治
茶樹菇發(fā)菌速度慢,培養(yǎng)時間長,易受鏈孢霉菌為害;出菇階段易發(fā)生細菌性病害及菌蚊等為害。茶樹菇出菇不齊,給防治菌蚊帶來不便,所以要掌握蟲情,結合出菇動態(tài),采用高效、低毒的藥劑。
①、病害防治:
幼菇期常遇到細菌性病害,定期在地面撒石灰粉或噴石灰粉加漂白粉混合劑,可減輕病害發(fā)生。病害發(fā)生應及時清理干凈,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如下藥劑噴灑: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、80%二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000倍、10%特克多可濕性粉劑1000倍、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、65%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。
②、蟲害防治
A、驅避或毒餌:在門窗處掛上醮有敵敵畏的棉布條,可防蚊、蠅進入。螨類較多可用500克醋酸、50克紅糖和500克水的混合液,滴入數滴敵敵畏拌均勻,用布條沾上混合液,掛在菇架上,每隔一定時間取下布條,泡入開水中,將蟲殺死,布條浸入糖醋液反復多次使用,效果顯著。
B、直接噴灑農藥:若發(fā)現蟲、螨較多時,在每潮菇采收后,選用如下藥劑噴殺:2.5%溴氰菊酯乳劑2500-3000倍、20%殺滅菊酯乳劑1500-2000倍,20%綠百事乳劑2000-3000倍?!?/div>
- 下一篇:食用菌細菌性斑點病的防治方法
- 上一篇:草菇死菇的原因與防治措施
0 條相關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