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肚菌作為抗逆性相對較弱的食用菌種類,出菇期棚內管理不到位,生長環(huán)境不適宜,會增加原基、幼菇損傷甚至死亡的風險,所以要加強日常管護,做到精細化管理。
控制溫度
出菇期羊肚菌原基、幼菇對溫度敏感,棚內溫度應控制20℃以下,畦面溫度控制應在8℃~15℃之間。畦面溫度如低于5℃要閉棚保溫,高于18℃棚頂噴水降溫,切記不可中午高溫時棚內直接噴水降溫,以免造成幼菇死亡、成品菇商品性降低。
適宜光照
出菇期棚內光照過于強烈或者長期無光照,都會導致羊肚菌生長不良甚至無法生長,因此在菇棚上應覆蓋遮陽率90%的遮陽網,為羊肚菌提供適宜的散射光照,促使其正常成熟。
注意通風
出菇期菇棚中要保持的空氣流通,棚內溫度較低兩側通風開小至10厘米左右,高溫兩側通風開大,棚體內部四周要增加地面圍擋,畦面及土壤因通風濕度降低,可以早晚微噴補水3分鐘~5分鐘左右。適時采收當羊肚菌菌帽蜂窩打開,顏色變?yōu)樯罨疑M行采收時輕握菌柄,使用消毒后刀具從菌柄底部1厘米處進行切割。切勿用手直接拔起,采收后的羊肚菌要及時冷藏或烘干處理。